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日趋加速,城市人口占比显著提升,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垃圾量也越来越大,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变得越发棘手。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国大部分城市地区仍然采取传统的垃圾填埋方式处理生活垃圾,填埋的垃圾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无害化处理,极易产生二次污染,潜在着极大的危害性,也是造成“垃圾围城”格局的重要性因素。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传统的填埋方式已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对此,必须紧跟未来发展趋势,探索一条符合城市实际的更加科学、环保、高效的垃圾处理新路径。基于这种客观现实的需要,一种能够使“生活垃圾变废为宝,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甚至是无害化”诉求的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应运而生。对此,许多城市都出台了针对性地措施,旨在推动垃圾焚烧发电工程的建设、运行和发展。但就客观现实情况而言,当地居民往往因为“某些直接或间接的、事实或经验性危害,而对周边即将修建或正在运行的垃圾焚烧发电设施采取了一系列地抵制态度或行为”[1],这种“邻避效应”日益成为制约垃圾焚烧发电工程建设、运行和发展的关键瓶颈所在,倘若处理不当,势必会引发一系列的邻避冲突事件。应当说,吴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其设立和运行过程中,也面临着如何解决“邻避效应”的关键性问题,不过就整个项目的“探索、建立和运行”过程而言,都恰当地规避了较为激烈的邻避冲突。本文以此为例,从过程性视角探究光大环保吴江项目破除“邻避效应”的可行性策略。
一. 光大环保吴江项目的设立及运行现状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破解“垃圾围城”难题、改善群众生活环境,越来越成为城市管理者面临的难题。作为中国发达地区和环境优美的江南水乡,吴江就面临着这样的压力,当传统的生活垃圾填埋处理技术日益呈现出处理垃圾的数量有限性和保护环境的质量欠缺性、垃圾处理的不可持续性等一系列的弊端,吴江政府和人民不得不积极探索一种更加科学、环保、高效的生活垃圾处理路径。2006年,吴江政府以特许经营方式,授权当地某企业在平望镇投资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但受当时国内“恐烧”大环境影响以及群众阻挠,平望项目在即将建成之际,受到众多平望市民的阻挠,促使平望项目被迫暂停,吴江生活垃圾处理又回到了填埋的老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垃圾产生量越来越大,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填埋方式已与吴江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必须紧跟未来发展趋势,探索一条符合吴江实际的垃圾处理新出路,吴江政府毅然决定再度上马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了让广大市民真正“乐居吴江”,区委区政府排除万难,决定与拥有丰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设、运营、管理经验的国内环保领军企业—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合作,2012年2月26日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与吴江政府签署《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BOO特许经营协议》等相关协议,规划建设吴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作为吴江生活垃圾的“清道夫”,吴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与吴江区人民政府合作,采用BOO特许经营权模式投资建设的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发电项目,项目于2016年正式投产后,标志着吴江生活垃圾处理从填埋时代正式走向焚烧时代。项目占地89.9亩,总投资约为8.89亿元(其中新项目6.6亿元),规模为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1500吨,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60万吨。年平均上网电量约为18018万kWh,可供十万户居民使用一年。项目配备光大国际自主研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750吨大型炉排炉焚烧处理工艺,烟气排放全面执行欧盟2010标准(目前国际最高标准)。 与工厂同步投用的宣传教育展厅内部有缤彩纷呈的声像模型展示和环保游戏,已陆续邀请众多的公众和学生前来参观,消除民众对垃圾焚烧发电产业的误解,工厂兼具教育、休闲等功能。吴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毗邻省二级生态保护湿地长白荡,厂区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错落有致,整个湿地宛如一个镶嵌在长白荡边的自然生态公园,成为当地群众和游客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二.过程视角下吴江项目破除“邻避效应”的可行性策略 光大环保吴江项目作为一项大型的环保工程,在其“探索、建设、运行”阶段都关涉到政府、企业、公众等多方利益相关者,构成主体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与此同时,项目本身还受到:“经济、环境、政府管理、个体心理认知等多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1]。在多方主体因素、客体因素以及情境因素的交互影响下[2],势必会促发“邻避效应”。但就笔者针对吴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的深入实地调研和相关关涉方的深入访谈结果而言,发现在整个项目的“探索、建立和运行”过程当中,企业通过自身努力,探索出一系列的可行性路径,有效规避了较为激烈的邻避冲突事件的产生,化“邻避效应”为“迎臂效应”,逐渐发展成为环保产业新模式的“领头羊”。 (一)探索阶段:坚持公开透明,追求环保先行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对于当地居民而言极具特殊性和敏感性,为减少建设、运营中“邻避效应”可能产生的阻力,规避相关风险,吴江项目公司在项目保障、审批、管理等方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主动与规划、环保、发改、国土、水利、住建、安监等各部门有效沟通,紧密合作,认真开展各项评估、论证、审查和现场勘察工作,以严谨的工作态度确保每项工作落实到位,为后续的顺利施工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项目本身意识到“邻避效应”的产生事实上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居民参与不足、相关信息掌握不对称格局所致[3],由此,光大国际在项目的规划、选址、环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充分尊重公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权[4]。 (二)建设阶段—“—体两翼三个方面” 吴江项目作为“一只值得深度解剖的麻雀”,在其项目建设过程中从一体两翼三个方面构建了解决“邻避效应”的措施。 1.一体:深化政企合作,重塑项目的公共性 2013年吴江区政府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协调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前期、环境评价、社会维稳、新闻宣传、项目督查、项目建设和老项目处置七个工作小组,均由区领导挂帅担任工作小组组长,聚全区之力,整合各类资源,高位协调,强势推进。可见,在整个项目的建设过程当中,政企合作、多方参与是项目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性因素所在。 2.一翼:合理使用媒体,正确舆论引导 光大国际吴江项目在其建设过程中,坚持“低调告知、正面引导、深入推进”宣传步骤,充分利用政务信息网、微博、微信、企业官网、论坛等新媒体传播方式,有计划地进行相关议题设置,定期向公众推送邻避设施的相关信息,向公众展示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影响,并对公众做出相应地补偿性承诺,增进公众对项目本身的理解的同时强化了对项目本身的信任感知。 3.二翼:科学选址,合理设置环境防护距离 在光大国际吴江项目建成以前,吴江市平望镇已投资建设过一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但由于当时国际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恐烧”心理以及项目本身距离居民区太近的选址问题,导致了项目的失败。光大国际吴江项目汲取教训,除了上述的深化政企合作、合理使用媒体,正确引导舆论等的举措之外,在选址上充分考虑到了产业衔接、规划统筹和就近就地处理三方面因素。 4.三个方面:构建相关机制,强化企业监管 吴江光大项目按照“一流设计、一流技术、一流施工、一流设备、一流管理”的建设理念,从:工程建设全程控制、建立完善的项目风险评估机制以及构建全民参与监管机制三个维度出发,配套以“高质量、高技术、高标准、高效益”的要求将在建项目建设成为行业样板工程。首先,为了实现工程建设的全程控制,政府牵头成立了吴江光大项目监管中心,通过严格监管、合理调度等措施,确保项目高质量建设完成。与此同时,制定“工程首检——节点分检——阶段总检”措施,对垃圾焚烧发电工程建设进行全过程控制,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其次,吴江光大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基于项目本身的风险因素分析,针对性地成立了风险评估部门与风险处置部门,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存在的风险性因素实施动态监测和评估反馈,并提前出台有效的风险处置计划,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高效性。再者,吴江项目在其探索阶段便意识到“邻避效应”产生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以辩证的态度去对待“邻避效应”,充分认识到邻避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促进项目本身与当地景观的融合、促使项目实现高标准建设、运营的要求。 (三)运行阶段:强化科学监管,打造环保科技产业园 光大国际秉承“企业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更应成为环境与责任的承担者”的企业理念,在项目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强化科学监管,积极打造环保科技产业园,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项并举的效果,真正实现了以环保战略转型助力中国社会转型的目的,以及携手共铸“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企业梦想。
三.结论与讨论 城市化进程下生活垃圾剧增,“垃圾围城”成为许多城市的通病,寻求一种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处理方式,逐渐演变成为每个城市和富有环保意识的个体的共同追求。在此背景下,光大国际成立了以环保能源、环保水务和新能源为主业,现已发展成为一家以“项目投资、工程建设、运营管理、技术研发、设备制造”一体化的实业投资公司。对于垃圾焚烧发电企业而言,其建设与运营所面临的关键性瓶颈不外乎“邻避效应”的产生。本文基于过程性视角,从吴江项目的探索、建设和运行三个阶段出发,针对性地指出项目本身在探索阶段注重坚持公开透明,追求环保先行;建设阶段采取“一体两翼三个方面”的治理架构;运行阶段强化科学监管,打造环保科技产业园等一系列举措,有效缓解了“邻避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顺应时代发展的契机,逐渐发展成为环保产业的“领头羊”,值得其它企业加以借鉴。 但是,笔者在与吴江区城市管理和吴江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的深入访谈过程中,发现吴江项目或是整个环保行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加以解决。首先,垃圾焚烧发电过程中分类不够细化,甚至是完全没有进行前期的分类处理。其次,垃圾焚烧处理地区区隔化不显著,极易产生“以邻为壑”的思想,使得较发达地区往往倾向于通过经济补偿的方式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生活垃圾甚至是有毒有害的工业垃圾。再者,虽然我国垃圾发电行业普遍迎来发展的时代契机,但就相关企业之间和企业本身的运行现状而言,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 |